2003年11月,懷著改變的憧憬,
30多位原屬於華泰電子資訊中心的員工,選擇一起成為華致人。
十年來,華致已發展成200人的企業,專精資訊服務於基礎架構至管理應用,成為全面性資訊管理開發的在地首選,服務客戶遍及天下1000大企業裡的上市公司及充滿特色的中小企業。
回顧多年來的成長、挑戰與轉變,總有不同的故事。但所有華致人都記得,是那十年前對未來的想像,以及一路走來對彼此對客戶的關心,那樣的感覺,就如同想到高雄,就想到陽光,而11月的陽光,是溫暖的。
2003年11月,懷著改變的憧憬,
40多位原屬於華泰電子資訊中心的員工,選擇一起成為華致人。
十年來,華致已發展成200人的企業,專精資訊服務於基礎架構至管理應用,
成為全面性資訊管理開發的在地首選,
服務客戶遍及天下1000大企業裡的上市公司及充滿特色的中小企業。
回顧多年來的成長、挑戰與轉變,總有不同的故事。
但所有華致人都記得,是那十年前對未來的想像,以及一路走來對彼此對客戶的關心,
那樣的感覺,就如同想到高雄,就想到陽光,而11月的陽光,是溫暖的。
80年代末,一位來自台灣的留學生,進入位於美國加州IBM電腦軟體實驗中心,有著企管背景的他,埋首於資料庫管理系統的研究與發展,在那個絕大多數台灣人仍不了解電腦,專業人士對電腦的認識尚未完全脫離大型主機的時代。二年後,另外二個年輕人,分別以業務代表 系統工程師的角色,同一天進入台灣IBM報到。這三位來自台灣南部的青年當時並不相識,也不了解自己的故鄉以及成長背景,最終會將他們的人生交會。
90年代,在美國的青年先離開IBM,帶著責任及對南台灣的思念,他回到高雄,進入當時炙手可熱的電子半導體業。儘管在很短的時間內即成為年營收超過上百億台幣的上市公司總經理,但始終忘不了自己對軟體及資料庫管理的熱情,也不斷藉大公司的資訊系統建置的經驗和專業,培養未來提供各類資訊服務所需技術與團隊。同一時間,在台灣IBM任職的另外二位青年,也逐漸嶄露頭角,成就於業務與技術領域,彼此互相欣賞成長。這段期間,他們經歷了IBM從產品導向轉型為服務導向的歷程,也讓他們了解到IT已不再是企業的競爭優勢,而是必要條件。他們看到了資訊開發服務的機會,也從「服務」這樣的概念轉化,發現了自己成長背景下,互助、熱情、踏實的個性養成,無形中所擁有的優勢,特別是在南台灣,這個充滿各式各樣傳統產業與在地特色中小企業的地方,一個他們成長惦記的所在。
2003年,他們選擇一起回到南部創立公司,一間是力聖資訊,著重於資訊系統的基礎建設,另一間則是華致資訊,著重於資訊系統的應用管理,這二家兄弟公司在資訊服務產業聯手合作,歷經無數次技術驗證洗禮,獲得諸多中大型企業肯定,服務觸角迅速延伸,遍及全台,亦跨足大陸、越南、印尼、日本、美國等地域。又過了十年,華致資訊開發已成為全面性資訊管理開發的在地首選,憶起當年回到南部,這三個年輕人始終忘不了「回家」的那份感動,也一直對自己有個期許:要成為不只擁有技術,也了解使用者語言及行業知識的IT人,就如同自己對家的認識一般,而一手創立的企業,也要像家一樣,能給員工客戶溫暖的感覺,讓在地人才產業不必離鄉背井,求助於外。
2014年,華致資訊與力聖資訊產業力量合而為一,是當初理想與熱情的重現,是20年經驗與技術的強化,是過去友情的加持,年少承諾的實踐,更是未來在地永續企業的誕生。